老人共和國
老人應該要做的研究就是要去學習怎麼樣死。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
占人口總人數
1993年 7%進入高齡化社會
2017年 14%成為高齡社會
2025年 20%成為超高齡社會
2060年台灣的2千萬人口當中有一半會超過60歲,
高齡化社會的演變,法國用了115年而台灣只有用24年
長壽絕對是一種懲罰
這4個指標決定了年輕世代的婚姻觀念與生育的觀念
1家庭價值觀改變
2社會開放多元
3自我意識的覺醒
4生活品質的提升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父母經歷了抗戰或是日據時代,在困苦的環境中孕育著子女,這一些嬰兒潮世代的我們,雖然沒有經歷戰爭,但是繼承了上一代的戰亂記憶與困苦求生的墾拓精神。保有為家庭而犧牲自我的特質。
嬰兒潮世代是最同情父母的一代也是最不想麻煩子女的一代,新舊社會結構活生生地在他們這一代身上拆解重組。老來也得靠自己搭起帳篷,在尚未準備好迎接老來的社會露營。
而嬰兒潮世代的子女正好是相反,剛好社會走到大轉捩處,
1開放多元的社會提供這些嬰兒潮世代的子女
2優渥的成長
3完整的教育還有
3鼓勵自我的風潮讓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不再是家庭成就而變成是自我的實現。
他們不再認為1婚姻跟生育是人生必修的課程2 他們認為在他們父母親身上看到的自我犧牲在他們這一代看來犧牲這兩個字是非常反感而且當作是愚蠢。
所以不是育兒環境的惡劣,再惡劣也比不上奶奶那一代背著孩子逃難,阿嬤在產後第三天夏下田幹活。
是自我意識抬頭然後他們是自我意識抬頭內化成一個根本就1不想長大的孩子2不願意為另外一個生命來降低生活品質。然後他們追求的是自由、獨享、跟免責。
微薄的薪水與其用來養孩子不如去環遊世界盡情享受。
一個老化的國家等於是慢性自殺,財政惡化、競爭力跟生產力都非常的低,就好像一個人帶上了手銬腳鐐。
如果新年輕的一代的人從小就被我們寵成1不接受壓力2拒絕考驗3抗拒吃苦4無感於國之將傾。反而責罵這些得老人是壓垮社會的米蟲,那麼像乞丐一樣活著我們還活得下去嗎?
因此我們的老年期跟青壯年期一樣一定充滿了奮鬥。
老,真的來了嚴苛的考驗落在現今50至60歲這一批人的身上。
我們的肩上有三副重擔:
一副是事奉老病的父母,
一副是協助剛成家立業或不成家也不立業的子女
,最後是準備面臨自己的老人老年生活。
這一個階段的老人,也就是75歲左右的,生活要有四有1有錢2有空間3有人4有事
老人老年是人生最不浪漫的一個階段,而且他是最孤軍奮鬥的一段路。
人的愉樂源自於內在的富足非豪宅珍饈所賜。
如果一個人一生的中心都是工作與家庭,從來沒有建購自我的主題,從來沒有學會獨處。當這兩根大柱移開,老年的生猶如汪洋孤舟,不知何去何從?
雖說老年的終點是墳墓,但墳墓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進得去的。
節錄自簡媜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INK印刻文學
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我們是天生天養,民國40年到民國55年間出生的,是「被祝福的一代」,因為我們是以下現象的『活見證』:
1.騎腳踏車或遊戲時,從不戴頭盔、護膝、護脛。
2.放學後,愛與同學痛快玩到太陽下山,從不看電視、打電玩。
3.每天和「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朋友相處,而非「網路上的朋友」。
4.口渴時,直接從水龍頭接水喝,沒有瓶裝水。
5.即使和四位朋友共享同一支冰棒或汽水,也從不生病。
6.每天吃一堆白飯,也沒有因此變胖。
7.穿雙白布鞋或黑膠球鞋就可上山下海到處跑也沒事。
8.父母親從來沒餵我們營養品,但仍然健康沒腳軟,沒自閉症。
9.習慣親手製造玩具,並相互取樂。
10.我們的父母親都不富裕,但是,給我們的是「愛」,而非俗氣的「玩具」。
11.我們沒有手機、光碟片、遊戲機檯、電子玩具、錄影設備、個人電腦、網路聊天……等等,但我們有「如假包換的真實朋友」。
12.我們認識所有左鄰右舍,互相幫助照顧老人小孩,經常到鄰居家共享餐點美食。
13.和你們現在不同,我們有住在附近的親戚,密切聯繫並共享家庭生活。
14.我們那時只有黑白冲洗相片,但我們從中獲得多彩多姿的回憶。
15.我們是目前僅存最有「同理心」的一代,因為,我們是「會聆聽父母親說話」的最後一代;同時,我們也是「必須傾聽我們子女講話」的第一代。
我們年輕時雖然沒有這些現代科技,但我們「還是夠聰明能配合你們去運作這些科技的一代」。
我們是「珍貴的限量版」!
所以,當我們從地球上在你們生活中消失之前,請你們「樂於與我們相處」,並且「珍惜彼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