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三大怪—湘西趕屍、湘西巫蠱、辰州符
湘西有著神秘莫測的趕屍。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其實,說是趕屍匠不如說是領屍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裡寫道:“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說起趕屍的起源,民間有書記載道:相傳幾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語:公公)蚩尤率帶兵在黃河邊與敵對陣撕殺,直至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後方撤退,士兵們把傷兵都抬走後,阿普蚩尤 對身邊的阿普軍師說:“我們不能丟下戰死在這裡的弟兄不管,你用點法術讓這些好弟兄回歸故里如何?”阿普軍管說:“好吧。你我改換一下裝扮,你拿'符節'在前面引路,我在後面督催。”
於是阿普軍師裝扮成阿普蚩尤 的模樣,站在戰死的弟兄們的屍首中間,在一陣默念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徬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阿普蚩尤 高擎的“符節”後面規規矩矩向南走。敵人的追兵來了,阿普蚩尤 和阿普軍師連手作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困在迷魂陣裡……。因是阿普軍師所“司”(實施、操作意)之法術讓大家脫的險,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於阿普老司最後所用的御敵之實乃“霧術”,而“霧”筆劃太多難寫,於是改寫成一個“巫”字取而代之。其實,這巫字也是個像形文字:上面一橫代表天或者霧,下邊一橫則代表地,而中間的那一豎就表示“符節”了;豎的兩邊各有一個人字,右邊那個代表阿普蚩尤 ,左邊那個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兩個人聯合起來才能作巫術。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只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
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 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蠱主)進攻,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
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後記:
哪一個耳環代表心愛的人?心愛的人死亡,唯一的線索是靠著身上的耳環來辨別。
人死後還要招魂?魂招何處?趕屍?才能趕回故居?死去的意識要活著的人指引才能回到故居嗎?死了還要回到故居嗎?那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看到魅力湘西秀中有一段趕屍的表演,別離後的家人接到遠在外地死亡的親人屍體那一幕,哭天喚地的生離死別,不禁掉下了眼淚!
不是家人接到遠離在外親人的屍體,才算離別,而是每一刻不都是與家人別離嗎?來張家界誰說一定回得了家?誰說來生一定在今夜之後?明晨與來生誰早到?今夜脫下鞋和襪,誰知明早一定還穿得了?因為我們一直認定還有明早、還會穿上今夜的鞋和襪所以我們措手不及..
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所有的家人,只不過一份因緣暫時把我們繫在一起,因緣一散,個人走個人的旅程,相愛不愛,都隨自己個人的因緣業力而別離,因緣和合,虛妄有別;因緣別離,虛妄名滅。